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船,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关于龙舟竞渡的来历。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顺着泪罗江进人长江打捞,一直找到洞庭湖畔,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他们为了能找到屈原的尸体,想要渡过洞庭湖去找。可是洞庭湖一眼望去,水天茫茫,无法渡过。这时又偏偏下起了弧泼大雨。湖上的渔夫因下大雨便急忙摇桨划船归来,汇集在洞庭湖边的亭子里。当船夫们听说岸一边的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屈原的尸体而来的,便争先恐后划船帮助百姓渡湖打捞屈原的尸体。这样就形成了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赛龙船开始前也有讲究。一般是在开赛前,参加赛舟的挠手肩杠着龙船,沿街游行,路边行人随舟同行,店铺老板要放鞭炮、点香烛迎接龙舟。游行到了比赛河边,在鞭炮的震响中,在人群的欢呼簇拥下,把龙船推进河中。

接着挠手们各就各位,赛龙舟就要开始了。当龙船整齐地停在始发线上,挠手们运足了气力,只听一声炮响,竞渡开始。

仗时锣鼓齐鸣,壮夫驾驶,众舟竞发,劈波斩浪,舟上旗帜迎风招展,直奔终点。两岸观众欢呼雷动,呐喊助威。江面、岸上一片沸腾。

各地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

湖南屈子祠泪罗江畔举行的龙舟竞渡,也是非常壮观的。江两岸观众常常达到十几万人,真可谓万巷人空,争相观看。身穿新装的人们,点着几十对蜡烛,恭恭敬敬地绕龙舟走三圈,这叫做“亮灯”,意思是纪念鲁班。然后举着蜡烛,成群结队,到屈子庙朝拜,抬着龙舟上的龙头祭庙,最后将龙舟挂红,慢慢地放人江中,开始赛龙舟。一声炮响为令,船似箭发,两岸人声鼎沸,鞭炮齐鸣,热闹万分。

四川沪州地区,龙船上除挠手外,还有指挥者和擂鼓队。指挥者手执令旗,站在船头喊号子领唱。挠手们在指挥者的指挥下,动作整齐划一,奋勇划桨,努力拼搏。

漳州、厦门的赛龙舟有这样的特色,竞渡的终点停一只大船,作为标船,以鸭子为标。龙船到达终点时,标船将鸭子抛人水中,健儿们跃人水中追捉标鸭,观众更是狂喊助威。这样赛龙船的气氛真是既紧张又活泼,既热闹又轻松。

广西的赛龙船有男子组成的,也有女子组成的;有用手划的,也有用脚划的。看来龙舟的比赛项目并非男人的专利,划桨的方式也可以创新。

在山西山区,因为没有较大的河湖可供竞渡龙舟,人们就抬着龙船游行街市或进行登高比赛。用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一类的词来形容,恐怕很恰当吧。

端午节描写赛龙舟的诗歌

《竞渡歌》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末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桌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彩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事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细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张建封(735—80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才华出众,并有战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

此诗描写唐代的龙舟竞渡,按“热闹场面——竞渡情景——发生斗殴——作者观感”的思路,把竞渡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这场竞渡由官方主持,赏赢罚输,故竞渡中还引发斗殴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竞脱文身请书上”一句,意即刚赛好一场,输方不服,双方又脱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说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烯蠊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湖南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刺史(唐代官名,州行政首脑)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诗的结尾笔锋一转,由此前的龙舟比赛的热闹场景变为因屈原事引发的惆怅,“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竹枝歌》

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