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期间棉花采摘注意事项有哪些
寒露期间棉花采摘注意事项
1、适时采摘。棉花吐絮后,一般每隔5至7天采摘一次,若采摘过早,棉花纤维尚未充分成熟,产量和品质降低;采摘过晚,棉絮经风吹日晒,会降低纤维拉力,色泽受到污染,也会降低棉花质量。所以棉花吐絮阶段,要适时精收细收,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
2、防止雨淋。成熟的棉絮遇雨后,棉壳、棉叶的色素都会污染棉花,使洁白的棉花出现阴红、阴黄、灰白的斑点等。如果遇到连阴雨,还会造成霉烂变质。因此,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3、搞好棉花"四分"。棉花的"四分"是指:把同时期吐絮的棉花和吐絮期不同的好与次实行分摘、分晒、分存、分售。不能混在一起,以便分级出售,提高籽棉售价。
4、籽棉中防止"三丝"混入。籽棉"三丝"主要是指在棉花收摘、晾晒、包装、运输过程中混入化纤丝、麻棕丝、毛线头、朔料纸、编织袋丝、动物毛发等。由于"三丝"与棉纤维性质不同,在纺织印染过程中出现缺陷,严重影响了纱和布的质量。为保证籽棉质量,提高我国棉花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提高棉农的收入。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籽棉采摘人员一律佩带白色棉布帽,防止人发不慎落入籽棉中;(2)采摘工人所用的装籽棉袋子,一律使用纯棉布加工制作;(3)晾晒籽棉时要尽量远离村庄和家禽;(4)交售时一律使用机动车运输交售,包装物料使用纯棉白布包。
经过辛勤的劳作,棉花开出了真正的花,花是乳白色、乳黄色或者粉红色,隐在墨绿的叶子中间,绿绿的花萼托着薄脆得近乎透明的花瓣,花瓣边缘生着细细的锯齿。在乡亲们眼里,它比任何鲜花养眼得多。在白露期间如果采摘得不及时,棉花就会落到地上沾满枯叶,那样就会影响到棉花的质量和收成。
寒露节气提高鱼种越冬率方法
密度应适中。
随着水温下降,鱼类活动量相应减少,耗氧量也相应降低,所以,越冬鱼种的密度可适当大于饲养期。但不能盲目增加密度,同时,不同品种、规格的鱼种耗氧情况不同,放养时要留有余地,一般以水中含氧量降低到3毫克/升时为限,但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量也低,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作为安全系数。管理中应定期测量水中溶氧。越冬鱼种放养密度究竟以多少为佳,这要看鱼种的大小和品种、鱼池条件、地理位置等而定。在长江以南地区,鱼种规格11厘米左右,水深1。5米,一般亩放1。5-2万尾,如果水源条件好,池塘游泥少,可适当多放些;水深在1。5米以下,鱼种规格达13-20厘米,进水困难的池塘,其放养量应减少20%左右。
保持一定的水温。
鱼类虽是变温动物,但当水温降至1-0℃时,一般温水性鱼类进入麻痹状态。水温低至0。5℃以下时,鱼类也会死亡。因此,越冬鱼池的水温最低应保持在4℃以上。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有的地区较冷,出现长时间的冰霜冻,在此期间可采取如下一些办法提高水温:⑴加注新水,提高水温;⑵在水面上撒放稻草;⑶在越冬池北面搭设挡风屏障;⑷在池塘近水处施放猪、牛粪。这些保温措施应在严寒来临之前做好。
寒露节气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